佛山陶瓷网手机版首页
佛山瓷砖陶瓷网总站
禅城区首页

【禅城区】人才争夺战,禅城如何念好“变字诀”?

chengqu】2018-4-30发表: 人才争夺战,禅城如何念好“变字诀”?
佛山日报记者何绰瑶、邓磊、李护彬报道: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围绕“第一资源”的人才争夺战从北上广深蔓延至二三线城市,席卷全国并进入白热化阶段。在禅城,至今年5月,“人才禅十条”(即《禅城区争创

    人才争夺战,禅城如何念好“变字诀”?

佛山日报记者何绰瑶、邓磊、李护彬报道: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

围绕“第一资源”的人才争夺战从北上广深蔓延至二三线城市,席卷全国并进入白热化阶段。

在禅城,至今年5月,“人才禅十条”(即《禅城区争创创新人才集聚示范区工作意见》)施行正好满一周年。该政策是对禅城以往人才政策的再梳理、再提升,多项扶持标准与周边地区持平,重点项目标准高于周边地区。

与这一重磅人才政策相呼应的,是过去一年多来禅城人才工作呈现的新气象、新变化:2017年前,禅城引入的院士、“千人计划”专家仅有5名。2017年以来,禅城新增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11名,引才数量和质量创下历史新高,超过以往数年的总和。

人才井喷背后,是禅城人才工作的思路之变。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曾表示,“过去发展我们是靠人口红利支撑,到了现在高起点和高基数的情况下,要以创新驱动发展,就一定要以人才为中心”。

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。作为佛山中心城区,禅城主动求变,以舍得投入、舍得时间、舍得声誉的胸襟和气度,提出以人才为“第一资源”,打造尊才聚才用才新生态,打造佛山创新人才集聚示范区,形成人才发展增长极。

突围人才争夺战,念好“变字诀”,禅城蓄势而为。

引才体系迎来人才集聚

今年4月14日,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开幕,在“海归馆”内,禅城带来佛山博士创新梦工场21位博士团队带头人以及多个行业前沿项目的展示,大放异彩。

佛山博士创新梦工场外景。
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赵有珍是博文团队带头人之一。入驻博士创新梦工场不到半年,他和团队接洽的产业化项目已多达10余个,“忙不过来,队伍还得扩充”。

同样在去年,首位获得“美国工程院院士”称号的华人药学科学家孙勇奎,选择到禅城创业,开创了美籍院士到广东省全职开展生物制药研究的先例。

孙勇奎曾在全球知名制药企业默沙东任职,并获得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、托马斯·爱迪生专利奖等大奖。今年,孙勇奎的公司已在禅城张槎注册成立,“我走过珠三角几个地方,最终还是觉得这里好”。

作为许多城市争夺的目标,他们在寻寻觅觅之后选择于禅城创新创业。做出同样选择的,还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,如纳米医学国际协会的创始主席郭培宣、国家“千人计划”成员潘今一、安林、中科院“百人计划”成员邱声祥。

来自禅城区人社局的数据显示,2017年以前,禅城区引入的院士、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专家仅有5名。仅过去一年,禅城就新增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11名,引才数量和质量远超以往数年总和。

他们攻关的领域,涉及生物制药、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、人工智能、光学图像处理、半导体电子工程研发等,每一个都紧扣当前全球产业变革的风口。

亚马逊的蝴蝶扇一扇翅膀就可能引起佛罗里达的一场风暴。对于禅城而言,每一个人才,都意味着一个创新要素汇聚的接口,意味着一份推动新旧动能切换、实现产业城市双转型的能量。

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,一个团队带来一个项目,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。随着高层次人才接踵而至,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在禅城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,加速集聚。

在博士创新梦工场,赵有珍从事的vr技术研发找到了广阔市场,按他的想法,2020年可实现产值一个亿的“小目标”。在华南生命科学园,孙勇奎召集并主持的2017佛山新药研发论坛,成功吸引国内外新药研发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和药企大鳄齐聚禅城。

2018年4月26日,在佛山博士创新梦工场赵有珍博士团队工作室,工作人员在研发工业智能无人机。

“我们至今已引进31个优秀突出的科研团队,其中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10多人。”佛山博士创新梦工场负责人、佛科院产业技术转化研究院院长陈建波充满信心地表示,一个团队一个亿产值,并不成问题。

随着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进驻,越来越多的禅城传统产业,也通过创新模式和技术,呈现出另一番发展景象。

去年底,禅城区公布首届创新驱动发展优秀科研团队(人才)评审结果,对1个优秀科研团队和10名科研人才给予政府扶持资金。这些优秀团队和人才,以创新为剑,推动行业升级,有力促进禅城经济的转型发展。

广东凯西欧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育林,创造性提出“情调照明”理论,让人造光实现太阳光的效果和功能,开拓光健康产业新领域。广东南方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剑,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,服务纺织、五金等企业,帮助传统企业再造工业流程,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。

“三个舍得”为凤筑巢

观察过去一年禅城人才变局,时间线恰与“人才禅十条”的实施与推进高度重合,莫非四面八方、天南海北的创新人才,只是奔着禅城政策红利而来?

事实上,禅城过去一年的引才风潮,是过去多年不断累积势能,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,“人才禅十条”的推进,只是一个补齐短板的促成因素。

梳理禅城人才工作思路,刘东豪曾提出构建“两大环境”创新人才集聚:用创新的事业环境聚才,为人才提供成就事业、实现价值的平台,以产业转型升级、创新发展的市场机会吸引人才:用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活环境留才,以二线城市的自然禀赋,打造一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配套,营造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生活环境。

这一论述背后,是禅城“舍得投入、舍得时间、舍得声誉”的人才工作变局。

尽管佛山制造的坚实根基,佛山企业转型升级的庞大需求,为创业创新者带来巨大市场想象空间,尽管城市环境堪比一线城市,生活成本远低于广深等地,但在平台经济、生态经济时代,禅城拿什么厚植创新创业土壤,让人才智慧的种子,绽放出绚烂的花朵?

2016年,禅城区第四次党代会就提出打造特色创新路径,建设创新型区域经济的思路,其中,园区经济战略重在推进孵化器、创客平台建设,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新兴产业集聚打造优质创新载体。

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林平凡认为,禅城土地资源相对有限、大型产业项目相对缺乏,人才亟须载体支撑,这应当成为禅城人才工作的重点。

一个个人才集聚和发展的载体在禅城涌现。以南庄绿岛湖·智荟、石湾中国·佛山石湾陶瓷创意谷、张槎华南创谷、祖庙丰收街·菁创聚四大双创园区为主体,孵化器、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成为最具活力的创新单元。

4月17日,张槎华南创谷一家互联网企业(广东鸭梨新媒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),职员在充满绿意的办公室内工作。

安林去年11月进驻华南生命科学园。“我最看重的就是主题园区建设模式。”他说,他可以在这里寻找市场信息、资本对接、项目孵化等一系列创新发展的要素。

这切中禅城打造双创平台的要害:在双创和主题园区,以人为核心,打造一条“创业苗圃+孵化器+加速器+科技产业园”的全孵化链条,构筑资本、技术、产业融合共生的创新生态。

打好基础,才能筑牢上层。如果说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日渐成熟,为人才进驻禅城营造出丰沃的创新土壤,那么,政策红利暖风的吹拂,则让创新创业的种子,更加茁壮成长。

在2017年“人才禅十条”出炉后,禅城又改变人才工作模式,在资金扶持等领域不吝投入,向人才一门式服务、人才补贴、人才公寓、人才子女入学等领域继续发力,一个涵盖人才生活、创业等领域的全链条政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。

“以前根据职能分工,我们只负责调档案等业务工作,现在从组织参加‘国交会’‘海交会’引进人才,到办理‘金禅卡’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服务,都成为我们的工作内容。”禅城区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许玉松说。

禅城的投入还在继续。今年开年,禅城就提出实施“通济英才”工程,从人才引进、培育、发展平台等方面发力,并配套3亿元的人才资金予以扶持,是2017年投入的5倍。

智慧布局面向佛山制造

尽管如此,对照为佛山智造输送智慧的志向,禅城引才、聚才、留才,打造佛山创新人才集聚示范区,仍然任重道远。

禅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认为,禅城重点发展的智能、节能、健康、高端装备等产业,现有的人才队伍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。

这与禅城过去多年的产业变迁不无关系。经济纵深的限制,注定禅城难以孕育出大规模制造企业,无法形成大型企业自带生态的大规模人才集聚效应。

但是,硬币总有两面。

在林平凡看来,虽然大型企业在吸引创新人才上有先天优势,但因为企业追逐技术先发的特性,其创新人才、先进技术,往往自我封闭,不能向其他企业扩散,在佛山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时刻,如何构筑开放型创新体系,值得再探索。

从一开始,以四大双创园区为代表的创新平台,就是一个个开放式的创新空间。创业大咖们瞄准佛山制造转型升级的庞大市场空间,寻求项目、技术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的机遇。

“我们带着全国最顶尖的航天航空技术来,希望帮助企业找到需求,一起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。”广东神州航天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焦峰说,研究院立足佛山,面向泛珠三角,依托航天在装备制造和工业信息化等方面的优势,希望把航天高新技术融入到佛山现有的制造业产业链中,以提升制造业信息化。

正是沿着开放式创新这一脉络,禅城的创新空间在不断进化。博士创新梦工场的建设,就是其中一例。陈建波表示,以“开放”“跨界”为理念,梦工场集聚了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智能制造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大健康等多专业的高端人才。

赵有珍就和多位博士成功联姻,让vr技术和家装、无人机等技术应用相结合,研发出新产品。而他牵头承接的三江农业vr项目,把农业和观光旅游相结合,更联动了博士梦工场内的另外两个团队,融合大数据、土地检测等技术。

在这样一个开放式创新体系内,人才的创造与创意,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
林平凡建议,禅城应转变思维,把以前根据产业招人才的思路,切换到以人才引进培育产业的轨道上来,围绕“人才”这一核心做好文章,以人才的引进和服务,带动项目的进驻、产业集群的形成。

这一建议蕴含两层期许:一方面,要以才引才,走出以智慧经济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新路,为佛山制造输送人才、技术,体现佛山创新中心的担当。另一方面,要发力人力资源等服务人才的产业,培育新增长点。

前者禅城已尝到甜头。在孙勇奎的影响下,禅城接连迎来美国consy-nance生物制药公司创始人刘爽,成都西岭源药业联合创始人、首席营运官谢德建等生物制药专家,他们在禅城的创业创新之举,有望带动多个生物制药项目在佛山落地,形成人才和产业集聚效应。

后者禅城正在探索。作为全省首个挂牌成立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,佛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有33家企业机构签约进驻,包括世界500强品牌任仕达、智联招聘以及广州锐旗、午马猎头等国内知名人力资源企业。2018年第一季度,园区人力资源企业的产值已超过6000万元。

面对一环创新圈的全面建设,禅城人才强区之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
往东,奇槎片区纳入“禅南顺高端创新集聚区”,可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,承接深圳、广州的技术、资本、人才等创新要素溢出效应。向西,王借岗大桥开通在即,可依托粤桂黔高铁经济带领合作试验区(广东园)核心区对接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,拓展发展资源。

识变应变求变,以“变字诀”打好人才牌,禅城人才之路将越走越宽。

统筹丨佛山日报记者陈莎、邓磊

采写丨佛山日报记者何绰瑶、邓磊、李护彬

摄影丨佛山日报记者甘建华、黎汉沿

禅城区chengqu相关"人才争夺战,禅城如何念好“变字诀”?"就介绍到这里,如果对于禅城区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,谢谢对禅城区chengqu的支持,对于人才争夺战,禅城如何念好“变字诀”?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。

(【chengqu】更新:2018/4/30 20:36:29)
“五一”假期将至,禅城又将迎来两场徒步活动,一场是4月29日由南庄镇政府举办的10公里徒步,一场是5月1日由南庄镇吉利村委会主办的6公里环村徒步。这两场徒步与佛山50公里徒步禅城线仅仅相隔了 >>
4月16日,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秘书长丁志峰一行,从深圳直接赶到佛山禅城,实地参观佛山博士创新梦工场和佛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,促进会与禅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。这个中关村的“海外人才储备库”, >>
最新资讯  优势批发  最新供求  
 
返回上一页    回顶部    回首页